从“试点城市”到“示范城市”,沈阳的跨越发展背后有着怎样的博弈,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推广又遇到了哪些问题?就这些问题,张波接受了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的采访。
张波,东北大学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所所长,辽宁清创高科建筑工业化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
钻研土木工程的张波,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出站后,于2008年回到了老家辽宁,投身到沈阳现代建筑产业化的大潮中来。之后的十余年间,在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管理办公室担任过副主任,随后下海,到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担任过总经理、总工程师,之后又成立了装配式建筑设计院和建筑工业化咨询公司。围绕装配式建筑,角色几经转变,也让张波对沈阳乃至辽宁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有了更全面、客观的了解和思考。
沈阳是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先行探路者,2011年获批成为国家唯一的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,2014年被住建部授予首个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,2017年成为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。
从“试点城市”到“示范城市”,沈阳的跨越发展背后有着怎样的博弈,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推广又遇到了哪些问题?就这些问题,张波接受了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的采访。
Q:你几乎每天都在与沈阳的装配式建筑设计、构件生产、施工以及开发企业打交道,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,相关企业持怎样的态度?
张波:设计单位对装配式建筑推广是持支持态度的,因为新技术的应用符合未来发展趋势;生产企业自然是支持的,涉及自身利益,原本就是响应政府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要求而投资建厂的;施工单位也不排斥,因为劳动力短缺是他们面临的严重问题,装配式建筑发展可以节约工人的用量,对他们是有利的;开发商对装配式建筑推广还是有抗性的,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当下,装配式建筑增加了他们的投资成本,所以“能不做就不做,能少做就少做”是大部分开发商的态度。
Q:针对开发商的抗性,沈阳是怎么去化解的?
张波:可以说,前几年沈阳举全市之力发展现代建筑产业,政府推广力度之大,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罕见的。因为一开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抗性很大,所以沈阳先以政府保障性住房作为试点,然后逐步过渡到商品房,范围也是从二环内逐步过渡到三环内乃至沈阳全域,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沈阳也加大了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,每年预算安排建筑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扶持资金5000万元,单个项目最高补贴达500万元;高预制装配率开发建设项目还可以享受浮动限价政策;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时,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取消形象进度要求;开发成品住房发生的实际装修成本,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。
循序渐进的推广加上政策的有力扶持,开发商也逐步开始接受,从最初的水平体系逐步过渡到竖向预制构件,预制装配率从开始要求的20%逐步过渡到30%,再到目前的50%。
Q:目前沈阳在装配式建筑推广过程中,你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?
张波:沈阳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早,经历了很多城市没有经历的困难和阻力。十年来,沈阳市在标准的制定、示范工程、扶持政策、行业管理方面都做出了突出成绩,按照国办发〔2016〕71号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》的要求,未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会越来越高,开发商逐步认识到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,同时也在并行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和木结构。
我认为沈阳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政策的“交圈”,现在施工图审查阶段把握得相对很好了,按照要求必须做装配式建筑的,设计没有执行,不给颁发审图合格证。但后续的验收阶段,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,政府应加强装配式建筑从设计、施工到验收一张图执行到底的政策监管,防止“跑冒滴漏”及过程中的寻租行为。
Q: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,你觉得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下手?
张波:建筑业从古人的秦砖汉瓦到现代的机械化施工,大的方面经历了两次革命,第一次便是商品混凝土的诞生,全国上下一盘棋,取消现场搅拌混凝土,发展预拌商品混凝土,过程也是曲折的,阻力不断。装配式建筑发展,也同样会面临相应的问题,只不过是根据经济发达的程度、人口数量不同等因素,不同城市区别对待。但就同一个城市而言,政策应是同一水平。对装配式建筑要求执行好的开发商,要坚决给予支持,不能让真正做事的开发企业受到伤害;相反,对装配式建筑仅仅是应付或者“跑冒滴漏”的开发企业,应加强管理。